因為健身室群組,Kellett(啟歷學校)最近很紅,一夜間由無人識,變成無人不識。
染疫無人想,亦不是我想寫這學校的理由。理由是,因為有老師及職員相繼染疫,我收到很多朋友問候訊息,擔心學校狀況;為了增加透明度,我覺得我應該寫出來。
至今,我女兒已在這校讀了整整4年書,因為我算投入參與學校活動,所以我自覺對這學校了解算多。
雖然九龍灣校舍看起來很新淨,但Kellett不是一間寂寂無名的新校,而是屹港45年的名校。對,失禮了,是名校。
話要從頭說起。
50年前,香港只有寥寥可數的國際學校去應付在港工作外籍人士子女的學習需求,包括GSIS、FIS、HKIS和ESF。
其實,當時香港還未有發牌制度區分本地或國際學校。由於這些學校的教材並不跟從香港教育局課程編制,而教師亦不是本地訓練出來、獲本港教學資格的老師,所以當時這些學校都一律歸類為私校。
可是,這些學校有部份其實有受當國政府資助,例如GSIS(德國及瑞士) 、FIS(法國)、ESF(香港/英國);課程亦跟據當國主流教材來教授,因此一般來說當國公民也會選擇到對號的學校上學。
由於香港當時是英國藉民地,所以在港英國人明顯比其他國藉的人士多很多,對英國課程學校需求亦相對大很多。實際上,學位供不應求。
Kellett就是於45年前(即1976年)成立的百份百英式學校。
你會問,為什麽有需要開新品牌學校,而不是擴建ESF,或增加ESF校舍,就可以解決需求問題嗎?
問這問題是合理的。答案是,由於ESF是由政府資助,就讀ESF的學生主要來自外籍公務員家庭,是高級公務員子女。雖然在一般人看來,這班已是上等人,但一山還有一山高,有一批在私人機構工作的大班或商人希望子女在更優質的學習環境中成長,於是投放資源自立門戶,在集居地山頂成立Kellett School。當然,這班blue blood貴族打工仔的人數不多,但這所學校的成立得到當時的政府祝福,在山頂批了一幅小地建校。因為創校校址位於山頂加列山道(Mount Kellett Road),所以學校以Kellett命名;又因為當年唐歷是龍年,所以校徽是條龍。
80年代,在港營商英國人越來越多,對National British Curriculum 課程學位需求增加,Kellett 經歷了多次擴充及搬校舍,最終永久座落於薄扶林,那是間小學。由於學生的比例以英國金髮小童佔多,達90%以上,所以大部份香港人未必留意這學校,感覺神秘。
至2013年,政府批地,Kellett再擴充,分校座落於九龍灣。那是一條龍中小學。可能是因為中學部是新的,沒有高考成績track record,亦可能是因為學校座落於九龍工業區,學校給大衆感覺貼地了,從此不再神秘。九龍灣校舍白人比例跌到大約60%。雖然當中七成是英國人,但來自其他地區的學生也有,算很diversified。
這是我對Kellett的一點認知。其實學校資料都很公開透明的。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這條官方短片。
https://youtu.be/aZaYLPEVan0
你好👋,我的兒子會讀Kellett.請問可否pm 你談談?
ReplyDeleteHi Audrey, 唔好意思,現在才看到你的留言。已進了Kellett
Delete嗎?你覺得怎様?如有問题,請先電郵我吧miranda888@hotmail.com
Audrey,
ReplyDelete唔好意思,現在才看到你的留言。已進了Kellett
嗎?你覺得怎様?如有問题,請先電郵我吧miranda888@hotmail.com